回產業新知列表
:::

破壞性科技:改變生活、商業與全球經濟的先進發展

破壞性科技:改變生活、商業與全球經濟的先進發展
  • 作者簡介本文轉載自104年第一季農業資訊應用科技發展電子報
  • 類別產業報導
  • 作者農委會資訊中心
  •  
瀏覽數4997

麥肯錫(McKinsey)關鍵報告 破壞性科技:改變生活、商業與全球經濟的先進發展

破壞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ies)的特色是快速演進、據廣泛的潛在影響力、影響經濟價值高且具改變現狀的潛力,由於科技技術快速成長並促進經濟成長,業界與政府都必須在這些破壞性科技對經濟與社會產生影響前,知覺這些技術的潛力。2013年5月,麥肯錫(McKinsey)公司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提出了2025年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12項破壞性科技,報告的目的不是在預測,而是希望企業能重視這些科技技術對組織績效與成長的影響,了解自身的優勢進而創造新的策略。而執政者必須決定如何投資教育與設備,因此也該對科技技術對未來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有明確的了解。

麥肯錫(McKinsey)公布的12項改變人類生活的破壞性科技是行動網路、知識工作自動化、物聯網、雲端科技、先進機器人、自動及近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下世代基因體、能源儲存、3D列印、先進材料、先進石油及天然氣探勘與開採以及再生能源,以下便整理報告中提出對農業影響較大的科技以及發展情形:

一、行動網路

指能連接網路,具行動運算功能的裝置,短短幾年內,行動網路裝置已經從奢侈品變成超過數十億人都擁有的設備,而影響最大的是開發中的國家,農民受限於自給自足的農業,僅能溫飽一家人,但是透過智慧型手機將得到改善,能參加提升作物產量的線上農業技術課程,與其他農民合購種子、肥料、設備,並在最好的時間點收割作物以獲得較好的價格,此外,還能利用手機拍攝成長中的作物,上傳資料庫,利用應用程式將作物分級並提供每日參考售價,當作物賣出時,系統或主動提供資訊,農民不需要離開農場也能參與全球經濟活動。

二、物聯網

物聯網是指利用低成本的感應器或傳動裝置做資料蒐集、監控、決策以及優化流程,有創造農業價值的潛力,例如葉子的感應器能測量植物含水量的壓力、土壤感應器能蒐集水如何移動以及追蹤土壤濕度、碳和土壤溫度的改變,這些資料能協助農民優化灌溉工作,避免作物受損,例如作為滴灌的依據,以確保農作物在任何時候都能獲得正確的營養以及水量,以美國密西根農場為例,便增加了10%-40%的玉米產量。假定有25-50%的農場採用這種精準農業的方法,估計可提高全球10-20%的產量,物聯網每年有創造萬億的經濟影響力。

三、下世代基因體

指快速、低成本的基因定序,也是最新的大數據分析,隨著快速的定序以及先進的運算能力,科學家能系統化的檢測基因突破所帶來的疾病,而不是在試驗以及錯誤中獲得。遺傳學上的進步,會對農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分析作物基因會有更先進的基改作物,進一步藉由調整生長條件以及種子基因特質,能優化農業生產過程,例如,農民在完整了解作物基因下,能優化土壤類型、灌溉行程、作物輪作以及其他生長條件。此外,能因應環境,例如土壤條件或水資源不易取得的地點、寒冷、乾燥的氣候等條件下,利用基改方法,使作物生長。而基改動物也可能發生,美國公司正在尋求通過對鰻魚進行基改,使其只需正常的一半時間內生長成熟。基改作物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已經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基改作物面積從1996年1700萬公頃到2012年已達1億7000萬公頃,且開發中國家首次種植基改作物的農民多於已開發國家。此外,有可能製造高價值的產物,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腸桿菌,產生了生物燃料。因此,能容易接觸到基因定序的機器將以不可預見的方式在推動生物技術。

四、先進機器人

具有感官、靈性以及智慧能自動執行任務或協助人類,假定機器人效能好且能持續降低成本的話,預估2025年,在已開發國家中,製造業、包裝業、建築業、維修業以及農業等產業,將有15-25%的工作任務將被有效的自動化處理。

雖然許多的破壞性科技的影響力並未特別討論在農業的影響,但從現行相關研究與產業發展趨勢中,仍能看出部分破壞性科技已在農業開始發展並導入。

以自動及近自動駕駛交通工具為例,自動化是指減少或無人介入的動作,在農業上早已經發展出無人駕駛噴灑飛機,大陸、日本、美國、澳洲、德國等國都投入農業無人機的應用研究,早期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也逐漸獲得改善,現在,即便是小型農戶也可以選擇適合大小的無人機來監測農田,以達最佳化的農藥與化肥使用,接下來無人機也將結合物聯網,分析農作物生產情形,透過自動化作業,使農業生產更有效率。相較於國外,臺灣農地較小,硬體設計上可參考適合小農的機型與技術,若以效率而言,可以採用地區性作物、軟硬體整合應用,搭配GPS定位,以區域或作物來管理無人機使用效能,將無人機有效應用於農業生產管理。

此外,愈來愈多的數據顯示,3D列印能降低成本,成為取代傳統設備與大規模生產的替代品。以有機農業為例,昂貴的成本之一工具與設備,調查顯示目前已有數百個開放授權的3D可列印設計能適用於小型有機農業,類型包含手作工具、食品加工、動物管理、水資源管理以及水耕工具,且技術上認為是可行的,未來要考量的核心領域為3D列印物件、3D列印材料、3D列印機、軟體以及資源庫。而在這些核心領域發展上,亦可導入物聯網,將3D列印的效用與農場經營結合,發揮應用價值。

另外,以色列Green Onyx公司,將農業與3D列印結合,開發了食物列印機原型,用來列印生產原專屬某些地區的蔬菜,目前已通過FDA核准,未來上市時將提供三種機型,供家庭、餐廳以及較大規模的城市農業需求使用。西班牙Natural Machines公司也開發了一款3D食物列印機Foodini,目的在減少家庭料理時間,同時食用健康的食材,使用者可上網挑選食譜後,Foodini就將食材放入壓縮容器內開始列印,此商品預計今年中上市,未來將研發更多元的食材、列印更精緻的食品。

3D列印出的Pizza(資料來源:http://www.naturalmachines.com/

在麥肯錫(McKinsey)的報告中,並未將Big Data納為破壞性科技之一,事實上,這12項科技背後,與大數據資料分析息息相關,未來生活的模式倚賴多重技術的應用,農業物聯網概念,實則包含行動網路與雲端計算等,若再能整合3D列印、自動及近自動駕駛交通、自動機器人等軟硬體的整合,應用於農產業各階段作業,便能有效管理農業資源。

參考資料

文章來源:104年第一季農業資訊應用科技發展電子報 http://www.coa.gov.tw/office_epaper/epaper/infoexplorer/online/35/001/Untitled-1.html

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