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產業新知列表
:::

用人工智慧選魚及管理魚塭 峰漁只花十年成為全台最大鱸魚養殖商

用人工智慧選魚及管理魚塭 峰漁只花十年成為全台最大鱸魚養殖商
  • 作者簡介商業周刊
  • 類別產業報導
  • 作者 中小企業數位轉型戰略計畫
瀏覽數68
#漁業類 #水產養殖

用人工智慧選魚及管理魚塭 峰漁只花十年成為全台最大鱸魚養殖商

成立不到10年,從學徒開始做起的養殖業者,如何打敗其他早已深耕以久的同業,快速成為全台灣最大的金目鱸供應商。位在屏東的峰漁,養殖金目鱸的佔地近1000公頃。銷售市場不僅限於台灣,更成功外銷至澳洲、日本、馬來西亞,預計於2025年計畫要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金目鱸其高營養價值高與低養殖成本的優勢,成為台灣淡水魚類,養殖量最高的魚種。

董事長劉建伸創立峰漁之初就強攻外銷市場,而外國業者採買金目鱸,大多要求魚型必需規格化,因為若體型差異太大,切出來的魚排會無法統一且賣相也不好。金目鱸雖然好養,可是畸形率高達5成,出貨需要依照魚的體型分類,一批魚至少要花4個人力,耗時4天才分的完。選魚、分魚相當耗時費力,所以峰漁雖第一年即成功拿到澳洲訂單,訂單越多越疲於奔命。

此外,魚塭即時管理對養殖業也是一大重點。金目鱸作為亞熱帶魚種,最怕寒害,且含氧量也須即時監控。劉建伸回憶創立時的狼狽:「我要每天騎摩托車到處巡魚塭,如果打氧機器壞掉,常常來不及發現,水中含氧過低,就是死一片」。因為工作繁重,願意投入的人力愈來愈難找,常要人工處理大量的魚量並管理眾多魚塭,因此導致人力費用高昂且錯誤率高,如因養殖不慎,更造成出貨品質不佳,甚至可能導致整批退貨,損失 200 至 300 萬的銷售額。

為了解決上述選魚及魚塭管理的兩大問題,峰漁積極地尋找數位解方,透過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及經濟部補助計畫,與法人單位合作開發數位工具。

智慧分魚機解決人力瓶頸,峰漁降低選魚畸形率,作出同行差異化

針對選魚的問題,峰漁於2019年,在政府部門及法人單位協助下開發智慧數魚分魚機,希望透過AI數位監測工具達成轉型。開發過程中團隊不斷的溝通,在「設備易用性、精密度、長期維護能力和技術性能」等4方面達成共識。「我們和法人單位來回溝通非常多次,也失敗很多次,最後才開發出來」劉建伸回憶。

智慧數魚分魚機與一般分魚機不同,一般分魚機只能計算魚數,智慧數魚分魚機則能透過影像辨識及感應器判斷長度及重量,挑出畸形魚苗,從養魚的最源頭「魚苗」開始,降低畸形機率;成魚要銷售時,再設定分魚機的規格參數,每條魚即便大小不同,也能依照重量跟體型進行分篩,取代了選魚的人力耗費,同時降低人工選魚的誤判率,大幅提升精準度。

點我看原始文章

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