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產業新知列表
:::

東南亞國協對外經貿整合與農產貿易概況(農政與農情248期/102年2月)

東南亞國協對外經貿整合與農產貿易概況(農政與農情248期/102年2月)
  • 作者簡介
  • 類別產業報導
  • 作者農委會國際處 林家榮
瀏覽數1649

一 . 前言

  東南亞國協(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 ASEAN , 以下簡稱東協)係由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於 1967 年 8 月依據「曼谷宣言」所成立,隨後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及柬埔寨陸續加入,成為目前的東協 10 國。 2003 年第 9 屆東協高峰會( ASEAN Summit )決議於 2020 年建立包括「東協政治安全共同體」( ASEAN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 APSC )、「東協經濟共同體」(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 )及「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 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 ASCC )等 3 大支柱之「東協共同體」( ASEAN Community ),隨後並於 2007 年發表「宿霧宣言」,決議提前於 2015 年底完成建立東協共同體的目標。

  2010 年東協 10 國總人口逾 6 億(占全球 9% ),總 GDP 約 1.5 兆美元(占全球 4.10% ),商品貿易總值則約 2.00 兆美元(包括區域內 0.49 兆美元及區域外 1.51 兆美元,較 2009 年成長 29.68% ,占全球貿易總值之 6.59% )。近年來受到全球經濟與金融危機,以及國際政經局勢變動的影響,外資逐漸投向亞洲,因此,東協各國無不加緊合作,藉由鬆綁管制與法規來吸引外資,並加速經貿自由化,積極對外拓展經貿關係,以促進經濟成長。

  在東協積極推動區域經濟整合之際,我國如何加強與東協各成員國的關係,並藉此參與 TPP 及 RCEP ,以確保我經貿發展,已是政府當前極為重要的施政課題。據此,農業部門應配合國家整體政策,深入瞭解東協經貿發展與農產貿易近況,俾利積極拓展與東協各成員國的農產貿易與農業合作關係。

二 . 東協經濟共同體願景與貿易概況

(一)東協經濟共同體願景與商品貿易自由化

  東協各國領袖於 2007 年 11 月通過「東協經濟藍圖」(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Blueprint ),宣示將在 2015 年建構「東協經濟共同體」( AEC ),建立東協成為: 1. 單一市場與生產基地; 2. 高競爭力之經濟區域; 3. 經濟公平發展之區域; 4. 充分與全球經濟融合之區域。為達成此一目標,東協成員國已積極辦理相關合作計畫,包括: 1. 人力資源發展與能力建構; 2. 推動資格相互認證; 3. 強化總體與金融政策之諮商; 4. 加強基礎建設與通信連接; 5. 發展電子交易; 6. 利用區域資源整合產業; 7. 加強私部門參與。

  在推動貿易整合與自由化方面,泰國於 1992 年第 4 屆東協高峰會倡議設立「東協自由貿易區」(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會後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等 6 國簽署「東協自由貿易區共同有效優惠關稅方案協議」( Agreement on the Common Effective Preferential Tariff Scheme for AFTA ),希望在 2008 年底前成立 AFTA ,俾利往建立東協經濟共同體的目標邁進。

  在執行前述 CEPT 協議後,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等 6 個成員國之絕大多數商品關稅已於 2010 年降至 0~5% ,而隨後加入的寮國、緬甸、柬埔寨及越南等新成員,其商品關稅則多將在 2015 年完成降稅;至於各國敏感與高度敏感產品( Sensitive and Highly Sensitive List ,主要是初級農產品)關稅,也預計在 2018 年底前全數降至 5% 以下(武器與含酒精飲料等少數商品係排除在 CEPT 降稅範圍之外)。

(二)東協貿易概況

由 2010 年貿易統計資料[1] 來看,東協暨其成員國貿易概況如下:

1. 東協 10 個成員國的貿易總值為 2.00 兆美元(含區域內 0.49 兆美元及區域外 1.51 兆美元),占全球貿易總值 30.39 兆美元之 6.59% ( 如表 1 ),其中出口值 1.05 兆美元,進口值為 0.95 兆美元。個別成員國以新加坡貿易值 6,627 億美元最高,占全體貿易值之 33.08% ;最低者為寮國,其貿易值為 52 億美元,僅占東協之 0.26% 。

2. 東協對外前 10 大出口市場(亦即排除東協成員)為中國大陸、歐盟、日本、美國、香港、韓國、澳洲、印度、臺灣及墨西哥,主要進口來源則為中國大陸、日本、歐盟、美國、韓國、臺灣、印度、香港、澳洲及巴西(各成員國主要貿易夥伴 如表 2 )。

3. 東協對外主要出口產品(稅則 4 位碼)包括積體電路、石油、電腦、天然氣、辦公機器零件、棕櫚油、煤、天然橡膠、電晶體等,主要進口產品則為積體電路、石油、電腦、電子計算機等機器零件、電話機、黃金、摩托車及相關零件等。

4. 在東協區域內貿易方面,新加坡在區域內的貿易值達 1,813 億美元(包括出口 1,066 億美元及進口 747 億美元),占東協區域內貿易總值之 36.63% ,其次分別為馬來西亞( 19.24% )、泰國( 15.55% )及印尼( 14.63% )。而柬埔寨對東協其他成員國的貿易值僅有 24 億美元,占區域貿易總值之 0.48% (各成員國區域內貿易統計 如表 3 )。

5. 東協各成員國以寮國最依賴區域內貿易(占 68.15% ),其次分別為緬甸( 48.53% )、新加坡( 27.36% )及馬來西亞( 26.20% )。

三 . 東協對外經濟整合之最新發展

  東協除加速政經整合步伐外,在強化與主要經濟體的經貿關係方面,已分別與紐澳、印度、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貿易夥伴簽署 5 個自由貿易協定( FTA )或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ECA );在歐洲方面,東協雖於 2007 年 5 月與歐盟啟動 FTA 會談,但由於雙方經濟發展程度與自由化立場差距過大,已於 2009 年宣布暫停。

  另新加坡 、馬來西亞、汶萊及越南等 4 個東協成員國積極參與由美國主導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協商工作,希望能於本( 2013 )年底前完成 TPP 協議。此外,東協已於 2012 年 11 月與澳洲、中國大陸、印度、日本、韓國及紐西蘭等 6 國共同宣布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談判,將建立一個經濟規模 20 兆美元、占全球 GDP 三分之一及占全球人口數一半的全球最大區域經貿組織。

  東協 10 國及其 6 個貿易夥伴將依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之指導方針及目標」( Guiding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for Negotiating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自明年展開 RCEP 談判工作。該項指導方針及目標之重點包括: 1. RCEP 應較現行東協簽署之各個 FTA/ECA 更為自由化; 2. 應包括促進貿易與投資相關章節; 3. 應考量各成員經濟發展程度,給予特殊優惠待遇等彈性; 4. 成員現行簽署之各項 FTA/ECA 應繼續有效; 5. 應設定入會條款,允許\東協其他貿易夥伴加入 RCEP ; 6. 應有技術協助與能力建構條款; 7. 以 2015 年底完成談判為目標 。

四 . 東協農業合作與農產貿易概況

(一)東協農業合作現況

  農業為東協多數成員國之重要產業,因此,各國同意在農業議題方面加強合作,包括: 1. 強化區域糧食安全; 2. 促進區域內外農林產品貿易; 3. 蒐集並移轉技術以提升農業生產力及發展農企業; 4. 農業鄉村社區與人力資源發展; 5. 私部門創新與投資; 6. 自然資源保育與管理以促進永續發展; 7. 針對國際與區域議題強化東協合作。

  第 34 屆東協農林部長會議( ASEAN Ministers o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MAF )於 2012 年 9 月在寮國舉行,會後各國農業部長發表聯合公報,其中在促進農產貿易方面,東協各國同意除繼續調降農產品關稅外,並將研訂防疫檢疫及衛生安全標準,以及建立相關機制與規範。該次會議之具體共識包括通過 9 項農藥產品之 12 個最低殘留量( MRL )標準;採認蓮霧、 Chico 果、茄子、南瓜及甜玉米等農產品標準(東協對於部分重要農產品訂有共同標準,明訂產品之外觀要求、等級區分、包裝及標示等);修正通過芒果、鳳梨、香蕉及榴槤等水果標準;通過稻米、棕櫚油及香蕉進口檢疫標準;通過「東協培育出口簽證機制之準則與監查清單」( Guidelines and Audit Checklist for ASEAN Nursery Certification Scheme for Export );加強東協動物健康信託基金( AAHTF )之利用與管理;繼續監控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通過「東協食品與飼料快速警報系統」( ARASFF )委員會設置條例;以及通過「東協 SPS 聯絡點」( ASCP )設置條例等。

(二)東協農產貿易概況

2010 年東協暨其成員國之農產貿易概況如下:

1. 東協 10 個成員國的農產貿易總值為 1,607 億美元(含區域內 406 億美元及區域外 1,201 億美元),占全球農產貿易總值 2.34 兆美元之 6.88% (如表 1 ),其中出口值 1,011 億美元,進口值為 596 億美元。個別成員國以印尼之農產貿易值 371 億美元最高,占全體農產貿易值之 23.11% ;最低者為汶萊,其農產貿易值為 3.49 億美元,僅占東協之 0.22% 。

2. 東協對外農產品之前 10 大出口市場(亦即排除東協成員)為歐盟、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印度、韓國、澳洲、巴基斯坦、香港及俄羅斯,主要農產品進口來源則為中國大陸、美國、歐盟、印度、澳洲、阿根廷、巴西、紐西蘭、香港及加拿大。另無論是進口來源或出口市場,臺灣均排名第 11 位(各成員國主要農產貿易夥伴如表 4 )。

3. 東協對外主要出口農產品(稅則 4 位碼)包括稻米、甲殼類動物(蝦蟹)、魚排、咖啡、棕櫚油、蔗糖、含酒精飲料、食用堅果等,主要進口產品則為黃豆、小麥、冷凍魚、稻米、牛奶、含酒精飲料、蔗糖、玉米、動物飼料等。

4. 馬來西亞在東協區域內的農產貿易值為 96.17 億美元(包括出口 50.62 億美元及進口 45.55 億美元),占東協區域內貿易總值之 23.72% ;其次分別為印尼( 19.39% )、泰國( 16.78% )及新加坡( 16.52% )。而汶萊對東協其他成員的農產貿易值僅有 2.23 億美元,占區域農產貿易總值之 0.55% (如表 3 )。

5. 在農產品方面,東協各成員國以寮國最依賴區域內貿易(占 78.63% ),其次依序為柬埔寨( 66.89% )、汶萊( 63.90% )及新加坡( 39.07% )。

五 . 我國與東協農產貿易關係

  2010 年臺灣農產貿易總值為 131.91 億美元(包括出口 31.27 億美元及進口 100.64 億美元),占全球農產貿易總值 2.34 兆美元之 0.56% ,其中我與東協農產貿易總值為 20.22 億美元(包括出口到東協各國達 7.84 億美元,以及自東協各國進口農產品 12.38 億美元,如表 5 )。

  在與東協各國的農產貿易方面,臺灣與泰國雙邊農產貿易金額最高, 2010 年為 6.27 億美元(包括出口至泰國 1.88 億美元及自泰國進口 4.39 億美元),其次依序為越南 4.39 億美元、馬來西亞 3.69 億美元及印尼 2.60 億美元等;至於雙邊農產貿易金額最低者則為寮國,我國 2010 年並未出口農產品至寮國,且僅自該國進口農產品 22 萬美元。

  在雙邊農產貿易品項方面,我國出口至東協各國的主要農產品包括冷凍與生鮮全魚、含酒精飲料、調製食品、動物飼料、羽絨、紙菸等,自東協各國進口之農產品則有棕櫚油、澱粉與菊糖、甲殼類動物(蝦蟹)、調製食品、紙菸、蔗糖等(如表 6 )。

六 . 結語

  東協各國雖然經濟發展程度差距極大,卻仍積極進行政經整合工作,並加速區域內經貿法規之鬆綁與調和;主要係體認到在國際經貿自由化與全球化的潮流下,惟有加強合作與自由化,才能促進整體經濟發展 。包括建構「東協共同體」、展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以及部分成員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諮商,都是朝此一目標邁進。

  東協與我國地理位置接近,雙方在經貿關係方面也極為密切。我國要加入 RCEP 或 TPP ,東協各成員國都是極為重要的橋樑與助力;未來我農政單位將配合 國家整體政策,積極拓展與東協各成員國之農產貿易與農業合作關係,俾利成為我國加入重要區域經濟整合組織之助力。

參考網站

1. 東協網站( http://www.asean.org )。

2.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資料庫( http://faostat.fao.org )。

3. 國際貿易中心 Trade Map 資料庫( http://www.trademap.org )。

4. 東協糧食安全資訊系統網站( http://www.afsisnc.org )。

資料來源: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446925

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