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
得獎原因|
【第一屆科技農企業菁創獎─績優行銷類】民國85年左右,由於發現傳統行銷通路已然飽和,且殺價拚價的情況愈益普遍,元長家禽生產合作社於是開始思考:如何藉由開發高價值的新商品,以及拓展新的行銷通路,從傳統家禽市場中開展出一片新藍海?
於是,元長家禽生產合作社集合了許多養鵝、鴨的農家,從改善原料的加工、包裝開始,逐步摸索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的方法,期望讓參與合作社的農民收入得以穩定,不再有血本無歸的情形。
元長家禽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吳政憲回憶說,合作社剛開始接單量很小,僅三、五個工人就可以搞定。至87年始擴大規模,正式成立加工廠,初期發展還算順利,但是第二年突如其來的921大地震,卻使得合作社的業務陷入停頓,「因為中部的餐廳都沒辦法經營,我們大概有半年都沒有生意。」
幸好隔年的農曆新年之後,產業慢慢恢復元氣,合作社的業務也開始蒸蒸日上,目前每天需進貨各類家禽約五千隻左右,總重量約15公噸,自有品牌「元進莊」的年銷售額,也約有三億元新台幣。
拓展行銷通路的初期,除天災外,消費者的習慣也是必須克服的難題。吳政憲說:「消費者不習慣吃冷藏的肉品,」所以必須一再宣傳促銷,慢慢培養消費者的習慣。還有,外燴、餐廳原本也持觀望態度,但後來發現訂購已經加工的家禽食品,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增進效率,漸漸才願意嘗試。
克服了這些困難,元長家禽合作社的業務逐漸上軌道後,也開始發現「品牌」的重要性。吳政憲透露,合作社曾經試著賣香腸,但是擺在通路上,當「新東陽」、「黑橋」的貨架都被一掃而空時,元長合作社的香腸卻乏人問津。「所以我們就知道,品牌非常重要。」
目前元長家禽合作社的契養戶約有80家,由於商品行銷策略得宜,再加上合作社擁有自己的孵化場,從孵育到屠宰加工可以垂直整合,使得參加契養的農民不但收入穩定,而且從此也不需再為市場情況憂心。
合作社本身貨源也非常穩定,不受季節或市場環境的影響。現在銷售通路不僅遍及傳統市場、超市大賣場、公司行號、外燴、餐廳、團膳,還積極開拓宅配,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他強調:「未來,我們希望消費者只要想買二隻腳的食品,就會來找我們!」
聯絡資訊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