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
輔導成果|
建立契作體系與管理品質規範擴大優質養殖產能整備-太和漁場
一、企業介紹:
太和漁場成立於2010年宜蘭縣冬山鄉仁山植物園山下,為三面環山,屬冬山河上游水系,山腳下湧泉水豐沛清澈,整年都有約千隻白鷺絲與夜鷺在魚場周圍棲息,形成一日夜交替的特殊景觀,純淨湧泉加上太和漁場專業的無毒養殖技術,一年四季都能養出肥美的香魚,不僅具產銷履歷驗證、SGS檢驗合格,為國內少數合法香魚且為業界唯一通過ISO22000國際食品安全驗證之養殖場。
圖一、太和漁場高規香魚
二、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台灣香魚為一年 2 收魚類,性嬌貴味清香,加上全身充滿油脂無腥味,自古即是名貴食材,屬於高價魚類,深受喜愛日式料理老饕喜愛,也因香魚對養殖水質要求極高,牠的內臟乾淨到可以食用,為清流之王,配合以傳統無毒養殖,產量有限價格高貴,太和漁場負責人盧岳秀有感宜蘭漁業養殖人力逐年老化,年輕人不願投入養殖生產,且依靠經驗判斷,養殖技術傳承不易,近年更面對極端氣候環境挑戰,更無法擺脫靠天吃飯困境。因此加入農委會輔導計畫,希望藉中衛的輔導盤點現況,逐步導入數位化科技化養殖方法。
圖二、太和漁場採天然傳統養殖法,生產安全無毒健康的香魚
三、解決方法:
國內香魚市場需求大但太和漁場生產量不足,太和漁場期待導入數位化科技化管理取代傳統養殖方法,並擴大供貨能力,因此太和漁場希望本計畫導入數位化智慧化管理模式以輕鬆養魚,除了達成擴大產量目的外,也希望提高利潤,中衛顧問據挑戰主題提出2項對策與作法:
1. 建立體系運作辦法:
為擴大產量,中衛引入了體系運作辦法以擴大契作,除參考太和漁場現行運作方式轉換管理契作作業辦法外,亦建立體系品質規範文件與研擬作業表單作為管理工具,並制定體系品質管理作業規範及表單,建立太和漁場體系成員遴選與淘汰機制,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與擴大契作生產基礎。
2. 導入資訊化養殖方法:
中衛在計畫中透過5S手法盤點並修訂香魚場域做法,強化漁場硬體設施如防鳥網、遮陽網等,讓太和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下發揮最大生產效率。另經水試所專家現場訪視與討論後,完成香魚養殖盤點評估與操作建議,特別針對魚池水體的參數影響如光照、水溫、溶氧提供評估,導入水質感測器,透過線上檢視溶氧量,以數據化提供太和漁場啟動增氧機之判斷。中衛顧問在計畫中亦導入養殖管理資訊平台,將養殖過程的人為操作細節如投餵紀錄、作業紀錄、巡查紀錄、死亡紀錄等,逐一留下電子紀錄,克服紙本文件紀錄不易分析弱點。
圖三:太和漁場導入科技養殖,可遠端監視水溫與溶氧量
四、結論:
太和漁場原有內部水產養殖資訊蒐集機制不夠完善、體系運作不夠緊密,成員對共同品質標準認知有待加強,在透過中衛輔導後,除強化了體系運作作法外,也建立太和完善資訊化養殖方法,透過即時查閱歷史養殖歷程資料或統計報表,優化彙整資訊介面,期許明年度能將養殖資訊進一步沿伸至數位銷售或會計作業外,也拓展體系契作養殖戶,以擴大優規香魚養殖規模。
聯絡資訊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