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
得獎原因|
【第一屆科技農企業菁創獎─績優行銷類】四年前才投入水產養殖運銷的德河貿易,原本從事西藥代理、觀賞魚,以及水族雜誌出版業務,對於醫藥生化和魚類養殖有豐富經驗。民國 94 年,德河活魚儲運中心正式營運,決定走一條和傳統不同的路。
德河貿易執行長吳智謀表示,台灣的農漁業由於長期產銷分離,加上消費意識抬頭,使得消費者對於農漁食品安全問題常有疑慮。所以,德河採取「一條龍」的營運模式,從種魚、卵、白身、魚苗至成魚的生產流程,都有嚴格的監督體系,包括水、餌料、水質、養殖紀錄等,也都詳細記載在電腦系統中,以確保食材的新鮮與潔淨。
除了「一條龍」的模式之外,魚貨必須來自經過HACCP與 GAP 雙重認證的漁場。同時,還與資策會、微軟專案合作,導入RFID科技平台與產銷履歷資訊系統,每條魚都有RFID標籤,消費者只要經由即時連線的PDA系統,就可以取得完整的產品履歷,使消費者吃得安心、安全。
德河採取創新的經營方式,首先碰到的是通路的問題。「當時餐廳都在晚上打烊之後,才告訴我們明天需要什麼貨。這使得我們的作業時間只能在深夜。」其實,無論是宴席、外燴,餐廳都不可能在前一天才收到訂單。所以,經過溝通之後,餐廳會提前二天下訂單,讓德河的作業模式能夠順利轉換。
其次,則是漁場的配合度。習慣傳統漁業作業方式多年,起初,漁民們對於德河的作法採取觀望態度,甚至傳統魚販們還採取抵制行動,「因為我們不是合作社,不是漁民熟悉的作業模式。」然而經過多次溝通,以及逐步開始的生意往來後,漁民願意信任德河,和德河合作。「漁民一直以來面對的問題就是魚養大了,卻不知道要賣給誰。」吳智謀說,只要願意遵循德河在生產的標準流程,漁民們可以確保銷路無虞,對於漁民而言,是極大的保障。
德河這種縮短供應鏈、確保漁貨新鮮安全的作法,也開始在市場上打出品牌,除了銷售給許多高檔餐廳之外,也提供網站購買與宅配服務,開拓B2C客源。而且,繼產銷垂直整合之後,吳智謀還打算橫向拓展業務,從卵、白身……開始,每個生產的階段都可以進行買賣,每個階段都能夠獲利,「在嚴格的品質控管下,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優良的種魚場。」
聯絡資訊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