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
雲林文蛤養殖導入科技 收成平均提升近四成
雲林縣政府為改善文蛤養殖環境,提升產量與品質,攜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南區魚病中心,於口湖地區推動「文蛤養殖健康服務計畫」,成果豐碩。縣長張麗善於20日實地考察成果,並指示擴大輔導範圍,以提升全縣文蛤養殖經濟效益。
張麗善表示,養殖業與農業同樣面臨極端氣候、高齡化、缺工等挑戰。為此,縣府農業處、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積極尋求產、學、研合作,導入智慧科技、養殖健康管理等,期望讓養殖戶省時、省工、省力,提高經濟產值,並吸引更多青年加入養殖行列。
張麗善指出,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與屏科大南區魚病中心合作,由蔡明安副教授率領的服務團隊,深入口湖鄉訪視,採檢池水、底土,輔導蛤農進行飼養管理與用藥,並透過光合菌(益生菌)改善底土與水質。受輔導的蛤農平均收成率提升39.5%,成效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返鄉青年許宏德研發「智慧無人養殖飼料船」,結合遙控系統與衛星導航,可輕鬆投灑飼料、益生菌等,大幅降低人力需求,有效降低養殖人口老化、缺工的困境,提高青年返鄉從事養殖業的意願。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雲林縣文蛤養殖面積約3467公頃,年產量達3萬2402公頃,產值約28億元,均為全國第一。然而,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遷、季節交替溫差過大、夏季高溫等因素影響,文蛤養殖產地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減產。為此,縣府與屏科大獸醫學系專業團隊合作,輔導蛤農改善養殖方式,並於去年底獲得顯著成效。
魏勝德指出,屏科大獸醫學系專業團隊已建立一套完善的養殖模式。今年,計畫將以口湖養殖經驗推廣至台西養殖重鎮,針對該區有興趣的蛤農,採小班制(以青農為主)進行輔導,期許透過「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將成功經驗推廣出去。
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所長廖培志表示,蔡明安副教授帶領的南區魚病中心團隊,長期監測文蛤養殖池藻相,輔導益生菌使用,並定期監控各項水質監測數值,透過通訊軟體提供線上諮詢服務,及時解決蛤農於養殖期間遇到的問題。今年,該所將舉辦多場小型講習會,盼能培養更多青年蛤農,共同投入產業,合作解決文蛤養殖困境。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