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產業新知列表
:::

農地利用調查 土地坵塊分析是趨勢:搭配科技工具監測 精確即時更勝地籍圖

農地利用調查 土地坵塊分析是趨勢:搭配科技工具監測 精確即時更勝地籍圖
  • 作者簡介豐年雜誌
  • 類別產業報導
  • 作者何信甫 助理研究員/劉頂立 高級分析師
瀏覽數126
#智慧農業 #IoT 技術

農地利用調查 土地坵塊分析是趨勢:搭配科技工具監測 精確即時更勝地籍圖

臺灣地籍系統原先是基於土地所有權和利用狀況的管理,隨著時代的推進,逐漸演變成一個多功能的資訊平臺,為政府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規劃提供有力的支持,政府可以藉由地籍圖,確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進城鄉發展。

例如,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07年將「圖解數化地籍圖整合建置及都市計畫地形圖套疊計畫」納入「國家地理資訊系統建置及推動十年計畫」(民國96年度至104年度)中,足見地籍圖於臺灣社會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農業土地調查方面,為了更有效應對現代農業生產中面臨的挑戰,需要比地籍圖更精細的單位。目前許多國家開始探討以「坵塊」作為土地調查的最小單元,坵塊的定義是「單一農民耕作單一作物的毗連農地」,不僅能更靈活地反映作物的生長狀況,還能利用先進技術如衛星影像和深度學習,獲取精確農業數據。

臺灣地籍圖應用範圍廣 難反映農地表徵變化成局限

當前臺灣社會對地籍圖的應用已相當成熟並廣泛,主要的應用面向包括:

  • 土地管理: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礎,透過記錄土地所有者、使用情況、土地面積、地理位置等資訊。政府可以通過地籍圖登載的資訊有效管理土地,確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助於規劃和利用土地資源。
  • 不動產交易:大至房地產的買賣、轉讓,小至租賃等,都須讓交易雙方瞭解土地建物登記的面積、所有權或抵押權等內容,確定產權歸屬、土地使用權狀態等,確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地籍系統可以提供可靠的不動產登記和證明服務,為交易雙方提供保障。
  • 土地徵收和補償:政府進行土地徵收時,需要依據地籍資訊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並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補償。地籍系統可以提供準確的土地界線和價值評估,保障土地徵收過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土地利用規劃:包括都市與農村規劃、環境保護等。通過分析地籍資料,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促進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然而,在農業需求上,地籍圖往往無法有效反映作物生長的多樣性和變化,導致實際應用出現明顯落差。不同作物的生長期有差異,農民也會預測未來市場作物販售價量變化,改變種植作物種類與面積,導致農地表徵的變化相當快速,同一空間的地貌可能從數週到數月間就會完全不同,如果透過地籍圖估算種植面積,將會發生估算作物面積與實際作物面積失準的情況。

若為精確計算種植面積,以人工手動方式數位化影像中的坵塊範圍,不僅耗工,費時是最大問題,極可能才剛繪製完對應的坵塊圖,當時期作物就已收割完畢,對於輔助農業政策為時已晚。相對於此,搭配無人機檢測等科技工具,快速記錄農地表徵,透過不同時期影像產製相對應的坵塊已不再困難。

點我看原始文章

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