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電子報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
自由經濟示範區是第一個重大經濟政策將「農業」納進去,過去經濟政策中的農業只有福利政策,例如老農津貼,示範區內利用進口原料加工再出口,建立「MIT品牌」(Made In Taiwan),是台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武器。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將以專案方式進口管制大陸農工原料(例如茶葉),加工再出口,並以建立外銷,此一創新營運模式,對農企業走向國際及產值提升,大有潛力。陳保基強調,大陸農工原料來台涉及到修法,因此第一階段將依照現有規定辦法,並不會開放。陳保基說:『大陸的農工原料,我們就按照現有的規定處理,進口以後全數外銷,農科園區本來就是保稅區,關、貿、檢疫都有設站,是完整的控制系統。』
台灣的技術、創意、精準度可以從事很多農業加值。陳保基說,加入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TPP)後,農產品免稅且開放市場,若沒有自經區先框住作為緩衝區,一下子在全區開放,台灣很可能會失去農業。
資料來源: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http://coa.ntunhs.com.tw/news/index.php?mode=data&type_id=1295&id=506
歡迎填寫您的電子郵件,日後若有農企業的相關活動或資訊,我們將會以電子郵件通知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