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這種細菌超會吃甲烷! 減緩暖化的迷你幫手

2023/09/17 環境資訊中心 曹可芝 編譯;許祖菱 審校

減少溫室氣體的責任很大,科學家在自然界找到「超迷你幫手」了!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甲烷氧化菌,能更有效地分解甲烷,而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研究人員對這種細菌寄予厚望,但目前仍在實驗室階段,如何擴大規模仍是一大考驗。

0
不只牛羊排放甲烷,天然氣、工業、農業和垃圾填埋場也會排放,但一般的甲烷氧化菌只能處理低濃度的甲烷,效用有限。 圖片來源:Jan Huber/Unsplash

低濃度甲烷環境中也能作用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效應來源,僅次於二氧化碳。若以20年為單位計算,甲烷造成暖化的潛勢值是二氧化碳的84倍。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農業和垃圾填埋場等人類活動都有可能產生甲烷。

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又稱嗜甲烷菌)並非新發現,但這類細菌對環境要求頗高,多數只在甲烷濃度達5000至1萬ppm時才會快速生長。但大氣中的甲烷濃度約為1.9ppm。即使在垃圾掩埋場、稻田和石油油井等容易產生甲烷的地方,濃度大約也只有500ppm,要靠一般的甲烷氧化菌來減少甲烷並不可行。

不過,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與美國海軍官校 (Navy Academy)組成的團隊卻找到新可能。他們發現一種甲烷濃度較低時也能發揮作用的甲烷氧化菌。這項研究於8月21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期刊。

團隊測試了六種甲烷氧化菌。其中,「Methylotuvimicrobium buryatense 5GB1C」的菌株表現特別亮眼。根據《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這種菌株在甲烷濃度達200至1000ppm時也能快速「吃掉」甲烷。

PHYS》指出,5GB1C不僅可以在低濃度的狀況下消耗甲烷,還能不斷增加自身數量。它消耗甲烷的速度比其他細菌更快。

5GB1C還有另一個好處。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微生物學與化學工程學家利德斯壯(Mary E. Lidstrom)向《衛報》解釋,促進細菌的活動可能會增加第三大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N2O),但這個菌種在實驗過程並未產生一氧化二氮。

擴大規模仍有資金與技術門檻

研究人員盼望新發現能帶來減少甲烷排放的新契機。利德斯壯表示, 「目前最大的應用障礙就是技術問題,必須先將分解甲烷的處理裝置擴大20倍。做到這一點後,還有資金投入與大眾接受度的問題。我們預估3至4年內就可做到前導試驗,能否擴大規模則看資金與商轉的可能性」。

根據聯合國2022年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Greenhouse Gas Bulletin),2021年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分別較工業化前水準增加49%、162%和24%,以甲烷增加比例最高。世界氣象組織資料顯示,甲烷濃度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增加15ppb和18ppb,是1983年有系統記錄以來的最大增幅。


參考資料

衛報(2023年8月22日),Bacteria that ‘eat’ methane could slow global heating, study finds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2023年8月27日),Methane-eating bacteria could one day slow global warming

Clean Technicia(2023年8月4日),Got Climate Change? Methane-Eating Bacteria To The Rescu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3年8月21日),A methanotrophic bacterium to enable methane removal for climate mitigation

ClimateScience(2023年1月9日),Greenhouse Gases: What is Warming Up Our Earth?

Phys.org(2023年8月24日),Researchers identify a type of bacteria that eats low volumes of methane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研究:這種細菌超會吃甲烷! 減緩暖化的迷你幫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行政院提修正遠洋漁業條例草案,嚴加打擊IUU。圖為示意照。 圖/Unsplash

經濟委員會通過《遠洋漁業條例》修正條文 有望杜絕非法漁獲上餐桌

2024/04/18
地震對樹木造成的損害不僅僅是樹幹或樹根斷裂,還會改變土壤結構、養分以及水文條件,...

研究:不只震斷樹 地震改變森林水文 影響可達20年

2024/04/15
德國力推配有儲能系統的屋頂太陽,能在不同的時段都用到光電。 圖/Grammer ...

德國家用儲能成長強勁 總容量可望超過抽蓄水力

2024/04/07
電價調整方案,不只工業用電、民生用電各級距都將調升。 圖/freepik

20年電價回顧:民生低段電價16年未調漲

2024/04/03
傳統的Stanley杯主打戶外風,維持良好品牌形象,但銷量有限。 圖/Pexel...

為一生而買或為潮流而買? 彭博:Stanley環保杯已成過度浪費象徵

2024/04/02
迦納首都阿克拉(Accra),這裡聚集數百家電子產品小商店,店家會拆解損壞的電子...

說好的回收呢?聯合國:全球電子垃圾達6200萬公噸 僅22%妥善回收

2024/03/31

最新文章

有民眾在花蓮市拾獲1隻台灣狐蝠寶寶,通報林保署花蓮分署,是台灣首例救援案例。花蓮...

民眾拾獲台灣狐蝠寶寶 花蓮展開全台首例幼蝠救援

2024/04/30
烏溪特有的「巴氏銀鮈」,一度瀕臨絕種。 圖/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復育有成!瀕絕保育類巴氏銀鮈 烏溪2年增至800多尾

2024/04/30
屏東縣環保局近日帶著環保局同仁們、牡丹鄉公所人員共28人,頂著烈日來到阿塱壹古道...

2天清出100多包垃圾…屏東阿塱壹古道 遭遊客垃圾侵襲

2024/04/30
歐洲議會有6個與環境永續直接相關的法案在23、24日投票通過。 圖/shutte...

歐洲議會衝業績!一次通過6大永續法案 推進淨零避免漂綠

2024/04/30
屏東縣萬年溪溼地群,海豐濕地成功復育水雉,數量由2018年僅4隻水雉,如今復育繁...

外來種琵琶魚入侵…屏東海豐濕地用生態工法 1年清出上千隻

2024/04/29
來自全球175國的談判代表將從今天開始就一項減少塑膠污染的全球條約進行談判。從山...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談判 回收、禁止和創新都重要

2024/04/29
Top